“心電圖異常,存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異常Q波以及T波改變。”3月11日,金鳳區閱海萬家F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在為簽約居民進行健康體檢時,將F3小區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鐘先生的心電圖檢查數據實時上傳至上級醫院遠程診斷平臺后,上級醫院心電圖室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出這樣的信息。
“接到信息后,我們做了緊急處理。”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霞說,他們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將患者轉運至上級醫院胸痛中心進行了更為深入和全面的治療。
李霞介紹說,這起案例,真正實現了早期篩查、早干預、早治療的目標,為挽救患者生命、減少傷害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通過遠程醫療等先進手段與上級醫院緊密協作,是基層醫療急救能力的生動實踐,也是“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落地的典型案例。
作為基層居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為居民做履約服務。李霞介紹說,履約內容包括送醫送藥、心電圖檢查、B超檢查、血糖血脂檢查等內容,通過這些基礎篩查做到治未病,保障居民生命健康。“鐘先生剛來時,是沒有任何不適感覺的,但是通過我們的基礎檢查,立刻就知道他體內的隱藏病癥。”李霞說,基層醫療機構和上級三甲醫院建立了遠程診療系統,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做了心電圖后,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心電圖室立即就有反應,專家會診后,上級醫院立即將結果通知衛生服務站,該站做復檢的同時,同步做了緊急處理,家庭醫生第一時間將患者制動于硬板床、平臥休息,并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給予患者高流量吸氧,迅速開放靜脈通道。
“患者通過救護車轉運至最近的自治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進行后續治療時,我們的檢查結果都是互通互認的。”李霞說,鐘先生入院后,F3區的家庭醫生也進行后續跟蹤隨訪工作,并在患者出院后納入重點名單動態隨訪,對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健康指導,為患者的康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從基礎體檢篩查,到遠程醫療診斷,再到快速開通救援通道救治、后期隨訪,展現了基層醫療與上級醫院協同救治的高效性,以及慢性病管理結合遠程醫療的技術優勢。
“‘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減少了患者來院次數,節約了居民的就醫成本,減少了就醫時長,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把健康服務重心從后端向前端轉移,提高了衛生資源使用效率,也有效應對多重健康危險因素,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金鳳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記者 劉旭卓)